目前分類:書與電影 (9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哥哥班上有小女生比較早熟已經開始發育,班上少數男生也會用一知半解的性知識來說嘴,哥哥搞不清楚狀況,回來就臉紅的問我那是什麼意思,我也不知該從何說起,要講得很詳細包括過程是我的罩門,不只是知識障礙,心理障礙也有,那就先從看書了解,有問題再討論囉!

家裡中低年級的百科中有一本是講人體構造,他看過好幾遍,知道小孩是由爸爸的精子與媽媽的卵子結合成為受精卵,在媽媽的子宮成長再生產,這已經無法滿足他的需求,家裡還有一本青少年最想知道的性知識,由三采出版,是以前先買起來存的,內容以漫畫方式編寫,除了介紹男生女生身體的變化,對世界各地的性觀念和同性戀議題也有著墨,十分豐富,雖然是好書,對哥哥來說是一下子跳得太深入,所以得再找橋樑書。

Sherry0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新信仰裡談的信仰,不一定指的是宗教,而是一種從大自然的觀察中建立起來的信仰,有這種信仰時,就會生活在秩序中,會有一種安定感,例如謙卑。在社會中有很多無助的人,想找到讓自己生長出力量的信仰,但因為無助,所以急切、亂抓,檯面上愈是強橫的人,愈不容易讓人看見他的脆弱之處,但是脆弱一定存在。每個人都可能遭遇災難,所以要留很大的餘地,在生活中愈不留餘地的人,在脆弱時越可能亂抓。

不知道為什麼,看到這一段就讓我想到前陣子爆發的潛能開發機構事件,有信仰很好,但如果欠缺理性思維與內省的過程,結果就是盲從與一場災難,所以接下來看到作者把聽眾(讀者)的思緒引到思辨能力的培養,就讓我佩服不已。他說信仰跟懷疑有關,一個真正的信仰,一定禁得起懷疑與質問,但我們的學校教育並沒有給孩子好的思想課程,整個社會也缺乏了思想性,如果媒體對於社會事件能有更深的思考,更大的悲憫,社會大眾所得到的領悟與檢討也會比較深,當我們能夠看到生命本質的真相時,就不容易在突發狀況時亂了方寸,不會被假象所迷惑。

Sherry0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本書是寒假時看的,是蔣勳先生在1990年代於警廣主持「文化廣場」時,對社會上或身邊週遭事物的一些看法,節目一做十年,後來的人將他的錄音整理成文字稿,徵得蔣勳先生的同意集結成書。

之前看過蔣勳先生的一些散文,很同意他對生活美學的見解,當然在細節上由於生活經驗與個人喜好的不同,不一定能照單全收,比方說他對舊鞋很有感情,會花篇幅去介紹舊鞋,這個我就比較沒感覺,但是同理可推,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珍藏回憶的物品,捨不得丟棄。另一方面我也很佩服作者能在平實的文字中將個人的體會寫得深刻,誠如他在自序裡所言:「我當時在大學美術系任教,但是不覺得廣義的文化應該侷限在狹窄的藝術範圍,相反的,社會裡許多與人的生活有關的現象,常常比藝術更反映出文化的本質。」

Sherry0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哈洛威爾醫師在書中提到對待ADD兒童的優勢循環(cycle of excellence)五步驟:連結-玩耍-練習-掌握技巧-認可,最後再回到連結。所謂連結就是創造連結良好的童年,有連結的孩子覺得自己對世界有參與感,重要的連結包括:

1. 和家庭連結-作者強調,連結不表示沒有衝突,連結的反面是冷漠。

Sherry0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遠流出版的新書「分心就該這樣教」(Superparenting for ADD)由Edward M. Hallowell & Peter S. Jensen所著,中譯本由丁凡翻譯,哈洛威爾醫師本身有ADD,自己有ADD小孩,在哈佛醫學院任教超過20年,簡森醫師有兩個ADD小孩,是知名的兒童心智科醫師。ADD(Attention Decifit Disorder)指的是注意力缺失症,ADHD(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)是注意力缺失過動症,兩者有很多共同處,內容陳述的就以ADD為主,這是哈洛威爾醫師繼「分心不是我的錯」「分心也有好成績」之後寫的第三部曲,前兩本我都仔細看過,收穫良多,這本書剛剛看完。

會開始看這系列的書,起因是活潑好動的哥哥剛上小學之後發生的種種事蹟,看了「分心不是我的錯」「分心也有好成績」對ADD的描述,雖然沒有人跟我說要帶孩子去看醫師,我想原因是因為哥哥在校成績還不錯,作業都有準時交,對老師的話算是聽從,事實上我也沒帶孩子去做診斷,但還是運用書中對ADD的建議:規律的作息、鼓勵運動、當孩子的生活教練(結構、督導、提醒、堅持),把事情切割成小段落,化繁為簡,指令簡單清楚不模糊,儘管有些非常基本的事,如書中所說的,得提醒兩千遍,但父母對孩子的教養,沒有放棄的權利。

Sherry0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週六晚上在HBO看到的電影,轉到該台時播放的場景是一間兩人房的病房,其中一個是老牌影星摩根費里曼,等了一會兒看到另一張病床躺的是傑克尼克遜,兩個風格迥異的好演員共處一室,立刻決定繼續看下去。

整齣戲不斷以鮮明的對比與衝突,敍說著兩個老人面臨人生最後階段的日子,一個黑人一個白人,身份地位相差懸殊,卻同樣被醫生宣布只剩幾個月好活,聽到宣判時,摩里費里曼神情黯然,傑克尼克遜強作鎮定,兩人個性喜好差異極大,卻必須待在同一間病房。

Sherry0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上週陪妹妹上鋼琴課時,我抓了一本音樂教室裡的傳記來看,是光復書局早年出版給兒童看的傳記,裡頭分別敍述了兩個人的事蹟:林肯和貝多芬,很奇妙的組合,不過裡頭的文字流暢,插畫考究,所以我也看得津津有味。

  一開始先看林肯,雖然是美國總統,又是幾百年前的人,看到他的生平卻讓我很感動,林肯五歳就開始協助家中農事,十三歳就得出來幫忙家計,雖然父親覺得有拓荒開墾的能力比較重要,對林肯提出學識字的意見不予認同,林肯在媽媽的協助下,在農閒時間斷斷續續到學校上了不到一年的課,後來在書局當僱員時讀了不少書,成為律師之後,仁慈心腸的林肯幫窮人打了不少官司,獲得民眾認同得以當選議員。過了幾年順利當選總統,林肯還記得早年看到黑奴被販賣的不仁道經過,堅持人權的林肯決定領導北方與南方蓄奴地主打了一場南北戰爭,歷經四年的浴血戰爭,卻在贏得勝利的次月,被暗殺身亡。

Sherry0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前幾天才聽說新竹創下今年最高溫38度,隔天就飆到39度,整個人都昏昏沈沈的,還好今天下了些雨,降到34度,還算可以忍耐的溫度,雖然還是黏答答的天氣。

  因為打算之後要更仔細帶小兄妹的閱讀與寫作,在此之前得先充實自己的腦袋,了解不同的閱讀型態,於是買了一本台灣商務出版社的長銷翻譯作品「如何閱讀一本書」(艾德勒,范多倫著),這本書在1940年出版,1972年修訂,我才看了第一章就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采與洞見,作者提到閱讀的目標可以分為為獲得資訊而讀(讀報),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(為學習而讀),並強調主動閱讀的成因:思考、感覺與想像力,我就迫不及待要讀下一章,看作者如何區分四種不同層次的閱讀:基礎閱讀、檢視閱讀、分析閱讀與主題閱讀。

Sherry0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最近讀的書原名是The Heart of Parenting: Raising an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Child,本來翻成「怎樣教養高EQ小孩」,改版後改成「好個性勝過好成績-高EQ小孩的教養秘訣」,為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名譽教授John Gottman, Phd著,中譯本由時報出版。

  整本書由情緒輔導貫穿全文,教父母檢視自己是哪一種父母:忽視型父母、反對型父母、放任型父母、輔導型父母,好玩的是,如果是前三種父母,大概也無緣看到這本書,會看此書的,不論自己做不做得到,總是期許自己在大部份時間成為輔導型父母,但情緒輔導需要花時間來平復情緒,這本書人性化的地方,在於提到有些時候不適合做情緒輔導,比如趕時間的時候,就需要將情緒輔導的時機暫緩。

Sherry0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